近日,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20——“教育扶贫与女性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承办。会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法国驻华大使罗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郭美荐,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崔莹、国际救助儿童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郭中依次致辞。
女性教育参与和乡村扶贫经验
女性平等地接受教育、参与到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是推动乡村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靳诺表示,女性是人类文明传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妇女得不到良好教育,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女性既是教育扶贫的扶助对象和重大受益者,也是推动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甄贞关注女性与参政议政议题,从自身参政议政的经验出发探讨了女性在促进政治进步、社会议题讨论等方面的空间和潜力,并就女性接受教育后如何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怎样发挥“半边天”作用提出探讨性建议。她表示,女性在参政议政人数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希望未来能够更加重视女性的参政议政问题,从观念上、制度上保证女性参政议政的占比提升,同时加强和完善权利保障和渠道畅通,让女性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表示,脱贫攻坚最基本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义务教育,同时保证义务教育也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任务,其意义在于减轻贫困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有学上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廖杞南以“乡村振兴与青年发展”为题发言,指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但如何让青年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的进步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想留、肯留并且留得住,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进一步推动女性平等享受教育发展成果
近年来,在各个教育阶段,女性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推动女性教育发展,保证女性享受高质量教育成为新的议题。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张李玺关注在教育中赋能女生议题,表示男女平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她说,25年前,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制定并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妇女和教育相关领域的指标占据了重要地位。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提出4点主张: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正是在这样的推进过程中,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建议,虽然我国教育领域已基本实现“数据上的均等”,但还应从批判视角分析数字平等背后依然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她以汕头大学淑德书院项目为例,指出大学要鼓励女性的创新意识、发掘女性潜能,推动女性服务社会发展,更好地落实性别平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新蓉聚焦女性教育成就与社会发展空间问题,从女性受教育的角度将“教育成就”“社会发展空间”结合起来,认为性别平等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平等和谐的重要途径。性别平等的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为两性创造自由、全面、充分的社会发展空间。她提出,当前仍存在女性社会发展空间窄化、母职深嵌劳动发展过程中等问题,建议要在社会发展的契机中重新审视教育与妇女教育的发展潜力,推动女性竞争力的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
“是光诗歌”创始人康瑜介绍了“是光诗歌”作为一个年轻的公益组织在促进儿童教育公平和助力扶贫事业上做出的努力。她表示,当一个孩子关注世界的内在视角发生改变,未来才有更大的力量改变外部世界,而“是光诗歌”想要陪伴农村孩子由内而外改变中国乡村的面貌。
“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汇聚社会各界专业力量,开展学术研究、政策阐释、宣传普及等各项工作。为进一步争取各方支持,逐步充实专家委员会力量,本次研讨会上,“教育、女性与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新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谭琳,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甄贞为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