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指出,全球孕产妇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40%,即年均下降率为2.2%,但与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孕产妇死亡率小于70/10万所需的6.4%的年均下降率相比,仅为1/3左右
2.根据当前趋势,4/5的国家难以实现到203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全球目标,1/3的国家将无法实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目标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健康起点,希望未来”, 重点关注改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活动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和卫生界加大努力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并优先关注妇女的长期健康与福祉。
当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孕产妇死亡率趋势》报告,对近二十年来各国、各地区和全球的孕产妇死亡情况和数据进行追踪。
总体显著改善 下降趋势放缓
近年来,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气候变化、经济和政治动荡以及武装冲突在内的多重危机加剧了公众在获得医疗服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也增加了孕产妇在健康方面遭受的风险。
报告指出,当今女性在怀孕和分娩后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这主要归功于基本医疗服务的不断改善。全球孕产妇死亡率(因妊娠或分娩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从2000年的328/10万降至2023年的197/10万,下降幅度达40%。2023年,首次出现所有国家的产妇死亡率低于1000/10万,并且全球超过1/3的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极低,即低于20/10万。鉴于许多孕产妇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此类改善尤为显著。
在中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孕产妇死亡的终生风险(一生中因妊娠或分娩并发症而死亡的概率)较低,从2000年的1/1140下降为2023年的1/7580。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母婴健康是家庭和社区健康的基础,有助于为所有人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帮助每一位妇女和婴儿生存和茁壮成长的任务至关重要。尽管这份报告显示母婴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令人担忧的是,根据报告公布的数据,自2016年以来,全球在改善孕产妇生存方面的进展明显放缓,全球孕产妇死亡率每年仅下降1.5%。每年有近30万名妇女因妊娠或分娩而失去生命,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孕产妇死亡;超过200万名婴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夭折,另有数百万婴儿胎死腹中,相当于每7秒钟就有1例可预防的死亡。
部分国家甚至出现停滞或反弹。例如,北美、西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2016年至2022年间的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上升。
虽然全球孕产妇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40%,即年均下降率为2.2%,但与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孕产妇死亡率小于70/10万所需的6.4%的年均下降率相比,仅为1/3左右。根据当前趋势,4/5的国家难以实现到203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全球目标,1/3的国家将无法实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目标。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地区和国家之间持续存在不平等以及不均衡的进展。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2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约40%,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是在2015年以后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显著下降的3个联合国区域之一,其他2个区域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中亚和南亚区域。然而,2023年,低收入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为346/10万,是高收入国家的近35倍(10/10万)。其中,出于高贫困率和多重冲突,近70%的孕产妇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高收入和中上收入国家,99%的分娩由专业医务人员接生;而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为73%。
孕产妇死亡的终生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因国家而异。2023年,这一数值在低收入国家高达1/66,而高收入国家则约为1/8000。在各地区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妇女面临的终生风险最高(1/55),比西欧(1/14337)高出约250倍。
随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削减,女性在生存方面也面临大幅下降的威胁。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近2/3的孕产妇死亡发生在冲突地区,孕产妇死亡的终生风险为1/51,而在较为稳定的国家,这一比例为1/593。
全球相关援助资金的持续紧缩迫使不少国家不得不削减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方面的关键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援助资金削减可能导致设施关闭、医护人员流失,同时也扰乱了救生用品和药物的供应链,如治疗大出血、先兆子痫和疟疾的药物,而这些都是导致当地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全球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尤其是在资源有限和冲突频发的地区。
为了确保每位妇女和新生儿都能获得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健康起点,希望未来”的目标,联合国机构正在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大对孕产妇和婴儿健康的投资,特别是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培训和配备助产士、护士和社区卫生工作者方面。
为了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国不断完善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机构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以及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医疗服务质量。此外,我国还致力于减少城乡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确保偏远和农村地区的妇女能够获得必要的产前和产后的医疗护理。
“除了确保获得优质的孕产妇护理外,加强妇女和女童的基本健康和生殖权利也至关重要,这些因素是她们在怀孕期间及以后获得健康结果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家庭都需要在分娩前、分娩期间及分娩后获得高质量的身心照护。
报告指出,必须努力提高妇女的整体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孕产妇健康监测系统,加强孕产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并预防贫血、非传染性疾病等健康风险。此外,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改善计划生育服务、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以及确保女性拥有保护自我健康的知识和资源,也是保障妇女健康与权利的关键措施。
通过全球合作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健康,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每位妇女都能拥有安全健康的孕产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