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三新”领域妇女,推进妇联组织改革,应构建精准服务五大机制:
第一,强化以服务功能为根本的组织认同机制。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联系、服务妇女的根本任务,因此,提升妇联组织服务效能,要引导、强化社会成员认同妇联组织与妇女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一要创新服务方法,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其资源和技能,依托服务项目,确保妇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优。二要改进宣传方式,全面而深入地展现妇联组织服务效能,让妇女服务的积极成效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持续性地感知、关注妇女服务和妇女工作,从而推动社会认同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意义,进而形成全社会对妇联组织和妇女服务的理性认同,以此解决一些“三新”领域组织和个人对妇联组织工作理念、职能作用认识不够,对妇女工作重视不够,以及对妇联组织组建态度不积极、意愿不强烈的源头性问题。
第二,注重以合作共建为纽带的多方协同机制。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覆盖,既是“三新”领域中开展妇女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三新”领域妇女服务精准化的第一步。“三新”领域妇联组建工作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发挥辅助作用。从行政监管角度看,“三新”领域牵涉社会工作、民政、网信、交通、邮政、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多个行政部门。只有争取各行业主管部门支持,才能有力推进妇联组织组建工作,并确保后续工作服务的开展。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联”字优势,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共同目标、达成协同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在多部门平台共建、信息共享中,统筹协调解决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服务开展中的重难点问题,最终实现持续性动态协同效果。
第三,完善以妇女需要为导向的需求识别机制。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构建以满足新兴领域妇女需要为中心的需求识别机制,既是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也是“三新”领域妇女服务精准化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一要主动进行“三新”领域妇女群众需求的识别与开发。深刻了解“三新”领域中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妇女群众在生活、工作上存在的最普遍最紧迫的实际需求,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服务供给提供基础。二要注重在妇女服务开展过程中动态掌握妇女群众需求。通过服务活动中妇女与“三新”妇联组织的理性对话与沟通,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对妇女需求的动态掌握,达成对妇女服务精准化的共识,以此增强妇女群众对妇联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四,健全以服务反馈为核心的工作评估机制。提升妇联组织在“三新”领域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是各级妇联组织的共同目标。一要以提升“三新”妇联组织规范运行和服务实效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设置好妇女服务评估流程。围绕妇联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三方面重点内容设置恰当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估方式,对“三新”领域中不同新兴领域、不同类型的妇联组织所开展的妇女服务实施分类评估。二要强调“三新”领域妇女群众的直接参与,并将其评价意见作为评估重要参考,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可信性。通过科学系统地审视“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服务效用,督促其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推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朝着不断满足妇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转型,以此实现妇女服务精准化供给的评估目的。
第五,提升以素质技能提升和数字化手段为支撑的服务保障机制。高素质、专业化的妇联人才队伍是实现妇女服务精准化供给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一要借助各类优质资源与平台,对各级妇联干部和执委开展分类分级的全覆盖、精准化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本领,使其能够根据妇女不断变化的需求,对妇女服务进行持续化迭代升级,确保为妇女提供既优质高效又符合其需求的专业服务。二要推动数字文明时代妇联组织的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化平台功能,用最具吸引力和最恰当的方式,优化妇女服务内容、形式和载体;线上采集妇女需求、妇女服务评价等信息,与线下工作评估机制共同构成调查反馈机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数据进行多维度数字化分析,精准研判妇女服务效能。
作者: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