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界前沿 正文

“2013当前文化环境下的

作者:杨荣 赵莉萍时间:2013-11-01点击数:

2013年10月26日,由山东女子学院、澳大利亚M&D Forum联合主办,山东女子学院女性与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北京中经蓝山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3当前文化环境下的女性生存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女子学院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江夏学院等高校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等全国各科研院所女性研究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以及山东女子学院的师生约200余人与会。

在这次大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睿智的分析和剖析,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异彩纷呈的主旨发言和深入而热烈的交流研讨。大会分主题报告与大会交流两部分,现将有关议题简述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金元浦教授作了题为《文化研究:酷儿理论与中国实践》的专题发言,其基本内容包括如下。第一,对“理论”与“酷儿”作了界定。认为酷儿理论有四方面特性。首先,它是跨学科的;其次,它是分析和话语;再次,它是对常识和既有观念的批评;最后,它是自反性的,是关于思维的思维。第二,酷儿理论在中国的理论传播与实际状况。在理论著述中,影响最大的是2000年2月时事出版社出版的李银河的译著《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这本书的译者前言《关于酷儿理论》可以说是首发了中国大陆“酷儿理论”研究的先声。就教学与学术交流来看,上海复旦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都有涉及,中国主流女性主义官方网站“两性视野”有对变性问题与变装艺术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有对性与性别研究的推动等。更多的受酷儿理论影响或与酷儿理念相关的中国现实还是活跃于“民间”的各种“草根”活动。

福建江夏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叶文振教授作了《知识女性的职业发展与女大学生的选择》的专题发言,他从四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意义包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女性的人力资源;加快女性参政议政的政治进程;加大女性对男性群体的性别带动;消除传统性别文化的负面影响。第二,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现状:进步与问题并存,前景看好,尚需努力。其进步主要体现在:职业发展的领域在拓宽,机会在增加;职业发展的层次也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参政的进步比较明显;职业发展的社会评价也有所改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发展的收益率走低;职业发展的代价加大;职业倦怠的现象加重。第三,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包括职业发展意愿、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健康资本。第四,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全面理解工作的性别意义,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更新性别观念、提升性别自信、发现性别优势;变革生活方式,提高生命与生活效率等。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掖平教授作了题为《当下女性文学创作的现状》的发言。她认为,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性会遭遇来自男权的诸多桎梏,在女性文学领域,应该用什么话语去表达对男权的反抗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女性往往制约于男权话语,没有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自我,所以用男权话语去反抗男权是很荒谬的。女性所特有的生命经验是男权文化无法侵占的,因此,女性写作只能用独特的生命体验,来唤起人类对女性的理解,所以说女人应该用自己的身体写作。但是,用肉体说话不等于用肉体器官说话,躯体写作不是暴露女性的生理私密和欲望。女性写作就是从女权立场出发,张扬女权,颠覆男权,但女权主义写作不可能有效地在男权社会突围。于是在中国文坛上,女权主义写作者自觉地放弃了女权写作,参与到了以女作家身份参与社会化写作的文坛上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者们也正在经历着转型。真正的女性写作,要对男权既有对看的质疑,又有想和男性沟通交流的意愿,要建构互相依存的关系。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女性主义写作者和评论者积极地参与其中,共同发现一条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坦途。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姜秀花研究员作了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先进文化的契合——以女娲文化为例》的专题报告。她认为,把女娲文化的精髓汲取到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当中,不仅有助于女娲文化的传承和内容的创新发展,而且也会赋予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以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第一,要尊重妇女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中,女娲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同时,这个故事也表明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不是单纯是由女性自身完成的,男性参与有助于先进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延续。第二,要以人文本,在政策、计划、项目以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满足男女两性不同的实用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和战略性社会性别利益/需要。女娲以满足整体的人对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己任,给人类创造最美好的安全和富有尊严的生存空间。我国在制定政策时要特别注意如何满足男女的不同需求。第三,要以性别平等、公正、和谐为核心价值追求。虽然女娲被并列为三皇之一,但是在女娲的形象塑造中,她成为人们心中美丽和慈爱的化身,她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人类之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今社会以性别平等、公正、和谐为核心价值的先进性别文化是推动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重要思想源泉,也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四,要积极作为,把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作为男女两性和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女娲传说映现出女娲文化的英雄神格,反映了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及为人类发展而做出无私奉献。党和政府机构应该有性别视角的文化自觉,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来自南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马蔡琛教授作了《社会性别预算在中国:从试点到推广的路径选择》的专题报告。第一,马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国内的研究与实践作了简要的回顾:社会性别预算的实践在2005发端于河北张家口市;社会性别预算理论研究发端于2007年,截止目前有一部学术专著、大约30篇文章和20余位作者和若干个研究项目。其中《社会性别预算:理论与实践》(2009)是团队研究成果,是我国社会性别预算研究的开启之作。第二,马教授介绍了社会性别预算的模式。中国在推进社会性别预算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妇联主导、人大主导财政部门主导。中国性别预算改革的路径展现在:从关注预算本身走向全预算周期管理,即性别统计、性别预算分析、性别审计(评估);从预算支出一翼走向预算收入一翼;从单一事件走向制度构建。第三,中国社会性别预算推广中存在隐忧。

大会交流阶段的学者发言主要如下。济南大学的梁丽霞教授作了《旅游地女性与当地旅游发展互动研究》,探讨了旅游业对社区女性在家庭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层面给带来的影响;湖北妇女干部学校朱耀平校长作了题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女性工作于家庭平衡发展》的报告,强调要突破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南京师范大学张菁副教授作了《中国古代的女德旌表和女性生活》的发言,探讨了女德旌表现象存在的多方面原因及对女性生活的影响;山东女子学院的曹亚峰副教授作了题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实践》,讨论了在中国本土环境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次会议上,与会学人分享了理论思考和实际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汇聚了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正能量,这将会很好地推动妇女/性别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各位专家也对其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理论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视角和话语,这些探讨将为女性研究者和行动者提供多元的研究和参考视角。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   电话:0531-86526071 

 鲁ICP备  0902464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