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界前沿 正文

二胎来了 女性们要小孩还是要工作?

作者:腾讯微博时间:2015-12-28点击数:

中国大量女性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都曾被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以及准备要几个孩子。中国甚至很多职场女性为了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签一份协议:保证在工作期间不会结婚,保证不会怀孕。

今年10月,中国宣布结束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以此来应对中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时间,生不生“二胎”又一次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然而,据彭博社报道,部分职场女性的简历中将多了一条“最强介绍”,那就是“两个孩子他妈”。全面二胎政策或将导致职场女性面临新的“职场性别歧视”。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64%的劳动者都是女性,为全球十大经济中最高水平。不少分析师和社会学家认为,大批中国女性之所以能跻身企业管理层,也要归功于国内自1980年推行的独生子女政策。鉴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高份额,“二胎”政策的影响是显著的。

“二胎”政策或致职场性别歧视更严重

中国多数女性求职者在面试时曾被问及是否符合生二胎的资格,以及是否计划生两个孩子。中国妇女研究所近日在一项关于性别歧视的调查中表示,86%的受访女学生表示,在就业市场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性别歧视。“二胎”政策很可能让女性求职变得更为困难,原因是生二胎意味着雇主必须给女员工第二次产假,而休产假会导致公司劳动力成本增加,因此许多企业不愿雇佣女性。

孕妇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基础性产假为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明确的“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奖励性产假包括晚育和独生子女增加的产假,这部分各地规定不尽相同。

生育二胎能休多久?不少地区将晚育范围确定为已婚妇女23岁(或24岁)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因此生育二胎不属于晚育范畴,相应晚育奖励的产假将无法享受。加上二胎不属于独生子女,相应增加的产假也无法享受,一般二胎产假就只有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的98天。

性别歧视:职场“公开的秘密”

长期以来,在多数国家的职场中,“性别歧视”似乎都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量女性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都曾被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以及准备要几个孩子。中国甚至很多职场女性为了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签一份协议:保证在工作期间不会结婚,保证不会怀孕。

日本职场性别歧视

据英国《卫报》11月18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一半和企业存在短期合同关系的女性员工在怀孕生产后遭到用人单位的歧视。调查结果显示,在受雇于临时机构的女性中,有48.7%的人在怀孕后曾遭到解雇、降职以及言语攻击等不公正的对待。而拥有长期合同的女性在怀孕生产过后同样有遭受用人单位降职、解雇等不公正的对待。有48%的受访女性表示怀孕后公司领导曾把她们称作是“制造麻烦的人”,并要求她们辞掉工作。

全球男女薪酬平等?还需118年

今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该报告显示女性目前薪酬水平仅相当于十年前的男性收入。在全球145个经济体性别差距指数排名中,北欧国家持续领先,而中国排名下滑四位至第91位。该报告还显示,男女性在“同工同酬”和“劳动力参与”两项上的差距,自2009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善。报告称,要实现男女薪酬平等,还需再等118年。

关于"职场性别歧视"这件事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就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第一,在使用同样简历的情况下,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女性高42%;第二,学习成绩和学历对降低歧视没有帮助,实际上,学习成绩越好、学历水平越高的女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更严重的性别歧视;第三,增加实习经历和提高英语(课程)水平能够帮助女性大学生减轻受歧视的程度;第四,信息不完全可能是导致女性大学生遭受歧视的深层次原因。

职场性别歧视原因

女性遭受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一般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法律规定雇主需要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和哺乳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雇主此时更倾向于录用不需要休这些假期的男性求职者。其次,从身体情况来说,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相比男性求职者身体较差,不能吃苦且不适应出差,不利于安排工作。再次,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可能更注重家庭而非职业发展,这将导致她们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大大低于男性求职者。

我国职场性别歧视仍严重

在我国法律中,《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均明确提出:“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是目前,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环境仍然浓厚。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2%的女性对“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提拔”歧视有明确认知,并且女性的认知程度在各个年龄、各个受教育程度几乎均高于男性。

职场“隐性歧视”

据中华工商时报今年5月报道,尽管国家政策抑制了歧视现象的发生,在某些方面已经促使我们向着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走去,但一些隐性的歧视仍然存在。例如:由于用人单位在招工简章中公开歧视女性的行为将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查处,他们往往在招聘现场只收集简历,事后不再通知女性求职者面试;或在面试之后,再由内部掌握淘汰女性;或将已怀孕妇女调整到条件恶劣的岗位,迫使其主动辞职;或以制度规定“工资属个人隐私不得外泄”,掩盖“同岗不同酬”。

生育“二胎”职场歧视或加重

女性初次就业将已遭遇“隐形门槛”,企业担忧成本,招聘更倾向男性。但生育“二胎”涉及产检假、产假和哺乳假等问题,就使得用人单位顾虑重重,很可能将符合生育“二胎”资格的职场女性统统排除在外,使得女性就业局势更加严峻。

到底是“生”还是“升”?

以前企业偏爱招用生育过的女性,以规避生育成本,但“二胎”政策放开后,企业就会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将计划生育“二胎”的女职工列入“黑名单”,用人单位或将其列入重点培养人之外,或找出一堆理由将其辞退。

在职场打拼的女职工面临着比生第一胎更艰难的抉择:到底是“生”,还是“升”?在照顾家庭还是打拼事业的选择博弈中,想要兼顾却分身乏术,放弃事业又不甘心做全职太太,女性常常感到左右为难。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   电话:0531-86526071 

 鲁ICP备  0902464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