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界前沿 正文

(全球热点)反性骚扰全球热 捅破潜规则显进步

作者:时间:2018-01-17点击数: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全球热点)反性骚扰全球热 捅破潜规则显进步
   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报,该校教授陈小武因性骚扰学生被撤职和取消教师资格。
从美国好莱坞大佬身败名裂,到英美政客黯然辞职,再到北航教授被解职,在这场自下而上、声势浩大的全球反性骚扰运动中,人们看到,暴露问题、正视问题,才能让解决问题成为可能,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事实】
    好莱坞金牌制片人哈维·温斯坦性侵丑闻去年曝光后,许多人以“我也是”为话题标签,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自己遭性骚扰或性侵经历。去年10月至12月,以社交网络“推特”和“脸书”为平台,“我也是”话题标签使用超过600万次。
“我也是”运动不断激发国际社会对性骚扰的关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区负责机会平等及妇女事务的国务秘书比安卡·德贝茨10日说,比利时根特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425名15岁以上布鲁塞尔女性中,88%的人承认曾遭受过至少一次性骚扰。
“我也是”运动本身也激发不同声音。在法国,据法国《世界报》报道,包括著名女影星卡特琳·德纳夫在内的100名女性日前签署联名信,公开声讨“我也是”运动,质疑其对“性骚扰”的界定,称其过度上纲上线。但这封联名信本身,又招致众多女权人士指责。
可以看到,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性骚扰都是争议性话题。但无论如何,当“潜规则”逐渐“大白于天下”,这本身就指明社会进步的方向。

【深度分析】
    职场性骚扰问题存在已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鲜有受害者发声。分析人士认为,近来这场反性骚扰运动可被视为女性运动一部分,是从社交媒体上一个热词最终扩展到全球范围的一场平权运动。
   这场运动会促使更多人思考,性骚扰的边界在哪里?量化指标如何设定?这些思辨或有助于相关法律出台,促进问题解决。
   相较欧美文化而言,亚洲文化更趋内敛,很多人认为性骚扰话题“上不得台面”。如今,包括中国在内一些亚洲地区的女性勇于在网上发声,称遭受过性骚扰,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的革新,可被视为是男女平权运动的一种新发展。

【第一评论】
     从女性的长久沉默、社会长期的熟视无睹,到越来越多女性勇敢说出来,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和声援,社会各界正在推动塑造对性骚扰零容忍的风清气正。这场“我也是”运动,正借助网络平台和舆论辐射,将女性的平权诉求变为公共议题,将零容忍行为上升为共识。
推而广之,对“我也是”运动的理解,也可以放在全球政治格局巨变和社会思潮涌动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运动,是对当今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丛林法则的一种抗争。一个强者可以凭借权力对弱者为所欲为的世界是危险的。
   性骚扰、性侵现象不断发生,不是因为侵害者不辨对错,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不会受到惩罚。世界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道主义精神指引,其本质就是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是不论性别、职业、种族,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尊重。

【背景链接】
    去年11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消除性别暴力16日活动”发起仪式上说,近期报告显示,工作场所性骚扰现象非常普遍,社会也对家庭暴力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他呼吁制止暴力侵害妇女和女童的行为。
  “停止街头骚扰”组织统计,在美国,23%的女性曾遭性骚扰。联合国数据显示,在欧盟,45%至55%的女性曾在15岁之后遭性骚扰。非洲、拉美、中东等地区的相关数据同样触目惊心。
    美国媒体整理各研究机构近年来各类报告发现,性骚扰和性暴力在全球多个地区都相当普遍。“行动援助”组织统计数据显示,57%的孟加拉国女性、77%的柬埔寨女性、79%的印度女性以及87%的越南女性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性骚扰。(记者:徐剑梅、刘晨、韩梁;编辑:闫亮、孙浩)(完)(相关图文视频融合报道请关注“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众号)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   电话:0531-86526071 

 鲁ICP备  0902464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