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网络社交工具。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9.02亿,日发送消息380亿次。据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微信活跃用户中男性用户比例为67.5%,女性用户比例为32.5%,男女比例达到2:1,颠覆了人们的观点;61%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超过30次以上的用户(即“重度用户”)达到了36%;从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来看,78%超过半小时,54%超过1小时,32%超过2小时,甚至有17%超过4小时,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高频率使用微信,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使用微信。
两性微信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
微信已被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两性微信使用行为有无差异性?根据笔者2015年~2017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两性的微信使用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性。
从使用动机来看,男性使用微信时会觉得容易操作、简单、有趣,而女性使用微信往往是由于周边环境的压力;从使用习惯来看,男性一般比较关注时政信息等内容,而女性使用微信的时间比较多,更新状态也比较频繁,一般比较关注时尚、娱乐或者私密性较强的内容;从隐私保护来看,男性对微信的隐私保护一般不存在忧虑情绪,而女性往往对微信的隐私保护比较担忧,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使用行为来看,男性往往愿意尝试结识陌生人,并且往往更倾向于结识异性,而女性恰恰相反,花费更多的精力维系既有的交际圈。
从好友构成来看,男性的好友中除了熟人之外,往往还有相当一部分陌生人,而女性的好友中很少有陌生人;从使用目的来看,男性使用微信是要扩大交际圈,享受微信带来的更加便捷的服务,而女性使用微信大多出于维系现实中社会关系的需要,同时喜欢在社交网络中进行自我呈现;从使用社交功能的频率来看,男性使用微信社交功能的频率比女性低,而女性却更多地与熟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从使用时间来看,男性使用微信的场景的碎片化特点明显,一般不会花费连续的长时间在微信上,而女性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往往比男性长,而且愿意花费连续的长时间在微信上;从使用空间来看,男性在较为开放的公共空间使用微信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女性往往注重使用微信时的私密空间,自己能够更好地投入。
微信使用中呈现出两性气质融合的特点
“男性气质是指男性具有成就取向和关注完成任务的行动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女性气质是指女性具有同情心、令人亲切、对他人关心等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但是,现代社会出现性别气质的模糊化即双性化倾向,这在微信使用中更加突出。
微信是一个基于“强关系”的社交群落,既具有私密性,又具有半公开性,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在微信中能够进行充分表达和呈现。微信虽然以现实生活中的“强关系”联系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构建社交圈,但仍然具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特征,尤其是非实名制、虚拟头像、虚拟用户名、非真实性用户信息的普遍存在,而微信构建的虚拟环境影响着两性性别气质的表达,为两性气质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网络空间,在理论上为同一用户或者可以说同一个人的双性气质形成创造了条件。
微信空间中男性体现出女性气质特征,表露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心思绵密、注重感受的女性气质特点;微信空间中女性体现出男性气质特征,“女强人”“女汉子”思想独立、善于决断、逻辑性强、聪明睿智、竞争力强、雷厉风行,积极介入社会,关注政治、军事等话题,对社会问题有一针见血的分析。
笔者认为,微信的表达方式(文字、图片、表情符号、语音、视频等)推动了两性气质的融合;微信承担了建立人与人之间新的亲密关系的催化剂的角色,营造了亲密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更加放松自如地表达自己并获得更强的安全感,不会担心因为自身流露出异性的性别气质而受到伤害,促使人们进行自我展露,从而推动了两性气质的融合。
微信使用对社会性别角色的进一步构建
微信的使用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建构着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很多时候重新复制、延续着传统的性别角色。
首先,微信名片建构着两性社会性别角色。女性往往会选取自己的真实照片、卡通图片作为头像,体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男性往往会选取自己的真实照片或者风景照作为头像,体现出男性的阳刚之美。女性很少会使用真实信息作为昵称;男性更多选择使用真实姓名或称呼。很多女性会选择使用唯美的语句作为自己的个性签名;很多男性会选择使用豪言壮语作为自己的个性签名。双性化气质倾向的微信用户,仅通过头像、昵称、个性签名,让人无法判断其真实的社会性别。
其次,微信聊天信息建构着两性社会性别角色。女性文字往往注重感性、温柔体贴、模糊敏感;男性文字往往简洁明快、注重理性、重视效率。女性选用的表情符号比较丰富;男性选用的一般比较简单。女性使用的图片往往内容非常丰富;男性使用的图片往往是包含具体事务性信息的图片。女性的声音温柔而甜美;男性的声音往往比较浑厚低沉。女性使用微信红包和转账功能表达对微信好友的关心,体现经济独立;男性体现对世界的支配和占有。双性化气质倾向的两性借助文字、表情、图片、语音、视频等媒介完成自身社会性别角色的建构,体现出差异化特点。
其三,微信朋友圈构建着两性社会性别角色。女性的文字比较唯美、感性、悲观,具有阴柔之态;男性的文字比较写实、理性、乐观,具有昂扬之势。女性经常使用表情符号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男性较少使用表情符号表达自己。女性发布大量图片,完整、具体地展现女性的生活状态;男性关注生活细节的图片很少,多表达自己对生命力、支配力、控制力的追求。女性发布视频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满足;男性发视频少,多表现自己对世界的关注。女性发布的文章链接包罗万象;男性的文章链接往往是针对热点社会问题或理论问题的思考。具有双性化性别气质倾向的微信用户通过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方式构建社会性别角色,其中男性(生理)善于使用唯美的文字进行表达和丰富的表情符号来宣泄情绪,借助图片展示内心世界,通过视频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女性(生理)注重文字的写实、理性,运用符号进行简洁表达,用图片传达对世界的观照,体现对技术、技能、知识、规律等的把握与思考,通过视频展示对新知识的渴求。
在微信空间中,两性自如地展示自己真实的性别气质,而且可以看到很多双性化气质的流露,两性对双性化社会性别角色都能够接纳和认可,两性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性别发展环境。(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