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术信息 正文

发展中国性别考古研究

作者:吴楠时间:2018-12-04点击数:

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11月25日电(记者吴楠)有关人类的性别、两性关系等研究受到诸多学科的关注,考古学科也不例外。11月24—25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女性考古学科建设与女性考古学家”等议题展开研讨。

20世纪70年代,挪威考古学界已开始进行性别研究,但性别考古学体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性别考古学的出现源自性别偏见现象,也是学界谈到“性别考古学”时多用“女性考古”一词的重要原因。

谈到性别考古研究的意义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从长远来看,发展中国性别考古学不仅可以解决中国问题,还可以为世界性别研究贡献价值。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艳玲提出,学者通过墓葬、出土的实物、塑像、画像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口的构成、宗教信仰以及各个时期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女性服饰等问题,弥补性别考古研究的薄弱现状。也可以通过女性考古研究,探索人类各个阶段中存在的性别偏见,进一步揭示女性在各历史时期的作用,为今后的性别考古提供参考,提高考古工作的科学性。

与会学者还对“史前性别考古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新石器时代性别研究概述”“性别考古学视野下的玉人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共同为性别研究发展建言献策。会议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承办。


山东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 邮编:250300   电话:0531-86526071 

 鲁ICP备  09024645号 鲁公网安备 37011302000005号